《中国教育报》报道全链实践育人才 创新协同提质效 ——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发布者:商学院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3-20动态浏览次数:10

新闻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3/20/content_144750_18362458.htm

2007年以来,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以江苏省示范性学科训练中心、江苏省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全链式实践育人教学改革,提出“三阶递进、四元联动、五位一体、六维耦合”的实践育人办学思路,打通了“国家战略需求—企业市场开拓—院校人才培养”的链条堵点,在办学定位、培养理念、教学方式、成效评价等方面更具创新性。先后形成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教改和教学研究项目28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1个、江苏“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重点教材5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1门、江苏省重点教改课题“应用型高校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等系列教研教改成果。

建立全链式实践育人教学新机制

学院提出全链式实践育人教学理念,紧密围绕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通用能力+交叉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三阶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精心构建涵盖专业学习实践链、实习实训实践链、社会实践链以及创新创业实践链的全链式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学院精心设计了从专业学习、生涯规划、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到创新创业实践的全方位、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依托基础型、综合型和研究型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块,建立了“政企搭台、校地对接、产学融合、师生参与”“四元联动”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成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共同体

学院基于“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基地、平台”“五位一体”的多元协同机制,成立苏北现代化决策咨询培育研究基地、中韩(盐城)产业园创新发展研究院、江苏沿海发展人才研究院等6个智库平台,每年筹集政企资金支持实践教学改革。成立数字经济产学研联盟、智能财务联合实验室等,制定实施校企“双协同”人才培养方案,推行“校外导师+学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校企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评价。

打造多维度实践课程新模式

在专业学习实践链部分,学院引入真实或模拟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在实习实训实践链部分,学院以数智化赋能实践课程再造,先后购置了智慧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智慧金融综合实训平台等40余个仿真实训平台,仿真实训平台均用于实践课程教学,并与56家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建立实习基地合作关系,开发产教融合型课程17门;在社会实践链部分,学院以智库项目和课题为依托设计实践项目和任务,以行业标准开展职业技能认证,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创新创业实践链部分,学院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或创业园为载体,定期举办创意工作坊,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指导等全方位支持。通过多维融合课程学习、参加学科竞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开展平台虚拟场景模拟和学术项目研究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关键核心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构建立体式实践育人教学体系

学院基于OBE教育理念,按照“知识传递—综合应用—拓展创新”的逻辑路径,以“思、学、研、训、赛、创”“六维耦合”为贯通渠道,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系统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以“社会场景+思政课堂”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实施“能力导向、项目驱动、合作研讨”的实践教学改革,依托46项经管仿真实训平台和实训软件,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建立赛创融合的科创竞赛体系,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年均达200人次。

取得全过程实践育人新成效

学院提出“信息化+全过程+多主体”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质量文化体系,健全教学评价大数据库,坚持以数据说话,以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师生互评、企业评价等方式,考核教师贡献度。构建以学生评教为主线,院系两级协同配合,学工、教学多方联动的评价体系,营造成果导向的质量评价文化,持续改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有效实现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智慧教育的交融。

2016年以来,学院毕业生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竞争力持续增强。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涌现出一批优秀校友。

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全链式实践育人模式,不仅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为全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