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英文为Resilience,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时回弹。先引申为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后来,学术界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对心理韧性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总的来说,心理韧性被定义为是一种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们在任何条件和环境下如何面对挑战,处理压力的一种性格特征。它具有普遍性,所以适用于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国内积极心理学领头人,清华大学的彭凯平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心理韧性就是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
心理韧性包括哪些?
1、复原力
即一个人在痛苦、挫折、磨难和失败等各种压力的挑战下,他依然能够复原,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2、毅力
这就是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所说的“小沙粒”一样,无论你怎么碾压,它都不变形。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经历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3、反脆弱力
畅销书《反脆弱》中写道,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这种现象,就叫做反脆弱性。
如何提升心理韧性?
一、培养日标意识
只有一个心里始终装着目标的人,才能够在哪怕失败了,他的注意力也仍然在想, 我怎么达成目.标,而不是自怨自艾。你可以在手机备忘录里做一个“目标提醒页”,里面可以是你的人生目标、年度日标或月度分解目标,甚至是今天的小目标。
二、发掘自己的优势
通过回忆、分析以前的经历,帮助自己更清晰地认清自己的技能特长和优势,客观地看待自己。原来我还完成了这么多在别人看来艰难的事情,战胜了那些困难,取得了那些小胜利。
三、跳出当下视角
1.采用旁观者视角与自己对话2.采用未来视频与自己对话3.提出对未来的明确预期
四、“装”积极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我们的身体是可以反向影响我们的心理,比如:走路的时候抬头挺胸,走路的步伐快-些,说话的时候声音稍大一些,表态的时候可以更积极一些,工作上更主动一些,穿衣更正式一些,这些“装”都会从身体层面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作用。